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為自己爭氣 (獨家限量名片碟版)

世代務農的馬來西亞僑生潘健成,19歲時帶著台幣12萬元到台灣讀大學,26歲時與四個同學創立群聯電子公司,十年後的2010年,群聯年營業額318億元。潘健成寫下勇敢勵志的創業故事,群聯的創業故事就是現年37歲潘健成的人生故事,這個故事裡有:★他寒微時的渴望  潘健成生平第一付眼鏡是與父親一起摘野菜換來的,永遠記得父親的教誨「人不會窮一輩子,努力做自然就會有!」
★在年輕時的猶疑  他隨時準備兩張名片,一張有名有頭銜,一張只有名字,因為許多人看到他的總經理頭銜只是冷眼相待。
★常保謙卑感恩的心態  他認為困境時若有人送你兩個饅頭,你絕不能在順境時只還人家三個饅頭,恩典不是這樣還的吧!
★不受威逼的膽識  他說:「如果你跟我講一件事,是拿一把槍指著我,我絕對拿兩把指回你,但如果你跟我好好說,我沒問題的。」
本書由潘健成口述、《Cheers雜誌》資深主編洪懿妍採訪整理,紀錄潘健成與群聯電子十年之間的拼搏和奮鬥歷程,內容主題涵蓋了創業可能面對的所有課 題,包括資金的籌募、侵權官司的因應與防範、團隊的組合、人脈的形成、商業模式的產生、企業經營者角色的轉變…….。其中有渴望、恐懼、懷疑,有謙卑、感 恩,更有不向困難低頭的執著和膽識。走過驚險起伏的創業路。
潘健成在書中坦承曾有過恐懼,市場上一有風吹草動就害怕沒有明天,也坦承有 仇必報地對競爭者發動價格戰。他真誠而不隱晦,和盤托出創業初期最困擾他的智財權官司及金融海嘯前幾乎滅頂的經營重挫。書中保留了青年創業家曾吞下的痛苦 和惶恐,更有青年創業家的犀利和自信。他說,他跟群聯人都沒有破表的智商或天生的英才,只有堅持下去的拼勁與傻勁,這股力量把群聯打造成亞太地區最大的快 閃記憶體應用產品公司,同時也讓群聯在2010年登上美國商業週刊「世界科技一百強」排行榜的第六十五名。
這段從12萬元到年營業額318億的真實歷程,不只是創業的故事,更是一個讓人奮勇向前的故事。
本書特色
博客來獨家限量銷售
獻給所有在職場等待機會的年輕人
年輕,給人家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很難被信任。
潘健成總是準備兩張名片, 一張有頭銜、一張只有名字,
因為許多人看到他這樣的年輕總經理, 總是冷眼相待。
而他總是告訴自己:『別人愈不看好,愈要撐下去,我們要證明說,我們至少有可能是對的。簡單講,那是一種骨氣問題 。』
然後用實際的行動和表現,
破除了那些當初不看好人們的疑惑。
現在 你也可以和潘健成一樣,
用一個名片碟,賭個有信心、但又充滿未知的未來。
勇敢地為自己爭一口氣!
作者簡介
口述/潘健成
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
1974年生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適耕莊,1997年新竹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學系畢業,1999年交大電控工程碩士。
2000年26歲,與伍漢維、許智仁、楊俊勇、歐陽志光共同創辦群聯電子公司。
2008年以最年輕的年紀,入選為交大在台建校五十週年的五十位傑出校友。
曾獲頒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國家十大傑出經理獎的總經理獎、馬來西亞傑出青年、安永年度創業家大獎等。

2011年7月23日星期六

投資判斷一點都不難:兩個關鍵詞幫你看清世界經濟

  • 作者:櫻川昌哉
  • 原文作者:Masaya Sakuragawa
  • 譯者:劉滌昭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3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5461
  • 裝訂:平裝自2007年年底至今,幾年前大家都還難以想像的狀況相繼發生:美國次級房貸風波、高油價引起的衰退、雷曼兄弟倒閉所導致的金融風暴、冰島宣布破產、杜拜債務事件、希臘債務事件……一個又一個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陷入谷底,全球遭遇百年少見的大規模不景氣。  即使大家都知道全球經濟出現重大困境,仍因對於「應該怎麼解決、未來會怎麼演變」不清楚,而更加焦慮。
    作者指出,看似複雜的事物,其實本質非常單純;看起來很複雜的世界經濟,只要理解「風險」與「泡沫」,同樣也能一目瞭然。本書的兩個「單純理論」,也就 是兩個支配世界經濟的關鍵詞「風險」與「泡沫」,讓看似複雜的經濟本質簡單清楚地呈現,投資的思考和判斷,一點都不難。
    作者簡介
    櫻川昌哉(Masaya Sakuragawa)
    1959年生於福井縣,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畢業。大阪大學研究所經濟學博士課程修畢後,擔任大阪大學經濟學部教授。曾任名古屋市立大學研究所經濟學教授,現任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教授。經濟學博士。
    著作有《金融立國試論》(光文社新書)、《金融危機的經濟分析》(東京大學出版會)。

2011年7月21日星期四

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Facebook, iPad, iPhone如何翻轉我們的世界

  • 作者:尼克.比爾頓
  • 原文作者:Nick Bilton
  • 譯者:王惟芬、黃柏恆、楊雅婷
  • 出版社:行人文化實驗室
  • 出版日期:2011年02月08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658189
  • 裝訂:平裝
    讓紐約時報研究員告訴我們未來要如何說故事!  二百年前,據說搭乘速度超過每小時二十英里的火車,人就會窒息;如今,我們早就在搭波音七四七飛來飛去。
    二百年後,據說玩電動遊戲會讓你的智商降低,現在,我們發現會玩電動遊戲的外科醫師最可能救你一命!
    無論是玩噗浪、寫部落格或是做廣告,我們都是說故事的人,比爾頓從色情產業、科技恐懼與社群網絡,找出未來的說故事方式!
    2010年商業、生活、思想類十大必讀好書之一(brainpickings.org)
    《連線》雜誌好評推薦!
    紐約時報研發人員兼專欄作家尼克.比爾頓是個活在未來的人,他雖然身在紐約時報,但卻早已放棄閱讀紙本報紙。他不斷嘗試各種最新網路服務與數位產品,並且為紐約時報設計最新的閱讀介面,希望藉此弄清楚未來到底會如何、未來人們會如何說故事、傳播故事、消費故事。
    比爾頓從走在技術尖端的色情行業入手,他認為,既然電話付費機制就是它們發明的,也勇於實驗,從他們身上應該可以學到不少經驗,所以追溯色情產業移民數 位世界的歷程。他也帶我們走進腦部實驗室,帶領我們弄清楚,讀網路的人跟讀書的人,大腦反應有什麼不同、打電動的外科醫師是不是真的刀法比較俐落?他也描 繪了火車、電話、印刷術出現的時代,引起怎麼樣的恐慌與焦慮,跟現在新科技的出現有何異同,哪些是煙霧彈,哪些正中紅心?
    作者說,我們 最終都是說故事的人,無論是一篇文章或一篇報導,無論是賣一件衣服或一台車,還是貼一篇講你如何度過週末的部落格,我們都是在說故事。不管那只有140 字,還是一本書,無論你是在3D電影還是在講台上現身說法。作者說,傳統的說故事方式已經一去不回、傳統聽故事的方式也一同消失;但令人興奮的新故事也一 個一個出現,未來,將是這些說故事人的新世界。
    作者簡介
    尼克.比爾頓(Nick Bilton)
    是《紐約時報》Bits部落格的首席作者∕記者,擁有UI(使用者介面)、新聞報導、硬體破解、資訊研究、數據視覺化等等領域的背景。
    比爾頓在許多領域研究甚深,包括設計、研究和發展、科技和說故事方式。他現在擔任《紐約時報》整合設計編輯,也是《紐約時報》研究與發展實驗室使用者介面專家兼研究員,參與多項研究計畫,發掘在未來十年後可能會在生活中全面普及的新科技。
    他在《紐約時報》研究與發展實驗室的工作包括,在未來的數位媒介上發掘和創造內容以及各種互動,包括智慧型手機應用軟體、TIMES READER 2.0,Print-to-mobile SMS,行動條碼整合,數據視覺化,環境感知器等等。他和麥可.揚(Michael Young)共同創立 Shifd.com,幫助使用者在不同的裝置之間轉換資訊內容。
    在進入紐約時報之前,比爾頓在電影業(米拉麥克斯影業)工作過,也在廣告和品牌業擔任過創意總監。而且,儘管他本人並不自豪,第一個小甜甜布蘭妮芭比是他的設計作品。

趁我們還活著:Duty Free大亨偷偷送走億萬財富的真實故事


榮獲美國《商業週刊》、英國《經濟學人》BOOK of the YEAR雙料年度好書大獎
  啟發巴菲特、比爾蓋茲,20世紀零售業最重大的神秘事件,首度曝光!
把川普的作風完全顛倒過來,就是查克.菲尼。 ~ 《紐約每日新聞報》
  財富不能改變你,只會揭露你的真面目。
  1988年,《富比士》雜誌將查克.菲尼(Chuck Feeney)列為全美排行第23名富豪。在此之前,沒有人知道他有錢得不得了。
  查克.菲尼生於經濟大恐慌年代的新澤西州,他與友人共同創辦的「免稅購物客」(Duty Free Shoppers)是全世界最大的免稅零售連鎖店,他也因此而致富。他如何致富的詳細過程,是現代世界未曾透露的最精采故事之一。
  但未曾透露的更精采故事,是菲尼其實早已祕密地放棄了為數約四十億美元的所有財富,全數捐給了大西洋慈善基金會──一個全世界最慷慨、也最保密的慈善基金會,為「生前捐贈」的慈善觀念創下一個史無前例的典範。
  「我不需要很多錢,因為我不打算過那種需要很多錢的生活。」他說。
  在這本書中,他首度披露自己向來保密的生活,因為他希望,他的故事能激勵世人思索他所熱切相信的一件事:富人有道德上的責任,將自己的財富在生前善加利用。
  這位超級富豪可不是說說而已。儘管賺了很多錢,菲尼自己始終保持節儉的習慣,搭飛機一向坐經濟艙,也從不熱中於名筆名錶等奢華品,所省下來的錢全都成了他捐款中的一部分。他的善行,遠比他的財富更震撼人心。
  關於他震撼人心的故事,絕大部分不為世人所知,直到現在,這本書問世。
  關於查克.菲尼(Chuck Feeney)
他曾是全世界最大的香菸零售商,但他厭惡抽菸。
他販賣奢侈品,但從來不用路易威登手提包。
他靠推銷高級消費品致富,卻不喜歡鼓吹人們消費的聖誕節。
他擁有億萬富翁的身價,卻過著簡樸的生活,
搭飛機只坐經濟艙,手上戴著廉價的卡西歐手錶。
  他人生中最大的矛盾,就是他和金錢的關係:
他喜歡賺錢,卻不喜歡擁有錢。
以前,財富是他衡量成功的指標,
而現在,他的指標是「捐出財富助人的速度和效率」……
  查克.菲尼是全球超級富豪中,最早拋棄所有財產的第一人。
所推動的生前捐贈,已經獲得巴菲特、比爾.蓋茲等人的響應。
《時代》雜誌讚揚他的善行「超越任何美國人」,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稱他為史上最慷慨的慈善家。」
作者簡介
康納.歐克勒瑞(Conor O’Clery)
  《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記者,曾獲新聞獎項及書籍著作獎項。曾任《愛爾蘭時報》駐倫敦、莫斯科、北京、華府、紐約特派員。撰寫過有關俄羅斯、愛爾蘭、美國政治的書籍。現居愛爾蘭都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