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0日星期五

美利堅帝國陰謀:經濟殺手的告白2

「解構」美帝,透悉全球情勢:從「前」經濟殺手的角度,請豺狼、經濟殺手、記者、和平團員、企業高階主管、世銀官員現身說法,以電影敘事手法一幕幕揭開美帝背後的陰謀。「美帝」或許是二十世紀的產物;進入新世紀,在全球化的浪潮與九一一之後,還會有另一股強權興起嗎?還有,世界真的是平的嗎?

抓住看不見的黑手,辨認無形權力組織:讓平民老百姓瞭解,在全球化的今天,從政治、經濟到媒體、社會、國際關係各個領域,背後不乏黑手操縱的痕跡。世界局勢、國際關係的走向,除了檯面上的權力角力,還受到檯面下一樁樁醜陋、見不得人的勾當所控制。

面對更複雜的世局,培養獨立判斷力:作為世界公民,讀者在觀察國際關係、國際政治、國際經濟走勢的同時,可以更批判、更客觀,從中洞察不法不公之端倪,進而瞭解,推動「全球化」的背後或許躲著「全球腐敗」這個雙胞胎,並且在披著科學外衣的各種數據中,理出個人面對這隻無形怪獸的策略與態度。

有具體解決方案嗎?以下是約翰‧柏金斯的願景:

我要特別指出,讀了這本書不會讓你覺得未來黯淡,了無希望。我很樂觀。我知道,問題雖然嚴重,卻都是人所製造出來。我們沒有巨大隕石撞地球的危險。太陽的火焰還沒熄。問題既是我們所製造,我們就有能力予以解決。探索過去的幽暗隱祕之處,可以從中發掘出藉以檢視、改變未來的光亮。

經濟殺手的告白


首度披露經濟殺手駭人聽聞的內幕,全世界都在談論,美國國務院忙著否認,全球經濟大謊言。

金錢、權力、性,瞄準掌權者必將腐化的鐵律,石油、超貸、政變,鎖定剝削未完成的國度,居間穿針引線的雙面使者,便是像我這樣的人物--經濟殺手。標榜自由平等的美國,是如何演變成世人眼中的環境公敵,血汗工廠推手,「資本帝國主義」的代名詞?

經濟殺手(Economic Hit Man, EHM)是一群領高薪的專業人士,專門向全球各國詐騙數以兆計的錢財。他們透過世界銀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及其他國際「援助」組織,將錢匯入大企業的金庫,或少數掌握地球天然資源的家族口袋。

他們的手段包括不實的經濟報告、操弄選舉、以回扣收買、勒索、性,甚至謀殺。他們玩弄的把戲就和帝國的歷史一樣古老,然而在全球化的時代,這把戲已進入另一種更新、更駭人聽聞的規模。我知道;因為我就是一名經濟殺手。」

揭開全球化時代由跨國企業、國際銀行、政府構成的三大金權支柱

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

失落的致富經典


本书的经典摘要如下:
世上有一种智慧体存在着,而万物都是由此存在体所造成;当这存在体处于原始状态时,能渗透,穿人并充满宇宙中的所有空隙。

这智慧体中的任何一个思想,都会造成那思想所描绘之物。

人可以在思想中塑造各种事物,而当人将思想铭刻至无形智慧体上时,将可导致所想事物的创造。因那无形智慧永远处于创造性思维中,因此人若欲使其创造出自己所想之物,就必须将思维由竞争性思维转化为创造性思维,如此方能与无形智慧体达到协调一致。

而人若能不断地因那无形智慧赐予的种种祝福,而对他表达诚挚的感谢,就可与那无形智慧体建立全然协调一致的关系。透过感谢,可使人的心智与那无形存在体的智慧合而为一;此时,那无形智慧体将可接收到这人的思想。

惟有透过深入且持续的感谢而那无形智慧体合一,才能长久地维持创造性思维。
人必须在心中为他想拥有,想去做,想成为的一切描绘出清晰的影像,且经常思想这影像,同时因那无形智慧体已然同意赐下这一切而表达诚挚的感谢。盼望致富的人必须运用其闲暇时间冥想愿景,并为愿意必定成真而表示感谢。

不断冥想愿景之影像,同时维持不可动摇的信心且不断对无形智慧体表达诚挚的感谢,其重要性笔墨难以形容。这也是要将讯息传送给那无形智慧体,并启动一切创造力量的程序。
这一切创造力量会透过自然界的生长流程,以及产业与社会次序等既定管道而作用;只要人能依上面所说明的指示去做,且拥有不动摇的信心,那么在愿景影像当中的一切都将成真。他将透过既有的贸易与金融管道而获得所想要的一切。

若要在属于他的一切来到时能够收下,就必须以可使其能力超越目前职责所需的方式去行动;他必须要有必定要使愿景实现,必定要致富的坚定决心,同时必须每日都做到当日可做的所有事,并以成功的方式做好每个行动。他给予他人的价值,永远必须超过他索取的金钱价格,让每一笔交易都能使他人生命更加提升;同时他必须不断追求成长,让每个与其接触的人都接收到[生命必须不断成长]的讯息。

依照这些指示去行动的人必能致富,而其所获得的财富多寡,将取决于愿景的清晰程度,决心的稳固程度,信心的坚定程度,以及感谢时的深刻程度。

~ 截至原书最后一章

2009年1月24日星期六

再貴也能賣到翻!提高客單價的黃金法則




對抗不景氣,更要逆勢思考!為什麼有些餐廳再貴也是一位難求?
為什麼百貨公司的黃金櫃姐單日業績可以衝破百萬?
為什麼特價結束後客人不會再上門?
認為「不便宜賣就不會暢銷」?
你錯了!再貴也能賣到翻!

提高客單價的關鍵字讓客人即使再價也想買不想捲入價格戰爭不想忙得要命,卻賺不到錢只要是貴公司銷售的任何商品,顧客不論如何都想要。
為什麼許多人願意「開名車、穿名牌,三餐只能吃泡麵」?
這是因為,現在的消費者,對於自己覺得「這個東西我需要!說什麼都想要!」的商品,即使節省生活費、甚至去借錢,也會盡力設法籌到「購買的費用」。

為什麼你的顧客總是會說「我沒錢」?
這是因為,「沒有錢」只是一個藉口,事實上裡頭隱藏著「這件商品不會讓我想掏錢」的真心話。因此,即使是有錢人,對於不需要的東西、感受不到魅力的東西,也會一樣說「沒錢」!

什麼是「吸引高消費力顧客行銷法」?
這是一種無關顧客是否有錢,而是激發他們對於貴公司的產品「說什麼都想要」、「即使昂貴也想買」,進而大幅提升商品價值的方法。只要採取這套做法,就能幫助您脫離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並且,由於客單價提高,您將永遠擺脫「忙得要死,卻賺不到錢」的噩夢!

提高客單價的七大重點增加來客數VS提升客單價即使「漲價」顧客也會前來的三個祕密藉由表演方式提升商品價值!藉由待客方式進一步提升附加價值!讓顧客覺得「想要」!增加「期待感」提高客單價的三種模式小心避開三個心理陷阱

這麼做一定行!只要15天,有效提高客單價
DAY1 增加商品吸引力
DAY2 練習熱血說故事
DAY3 找尋特色,創造英雄
DAY4 權威保證,大家都有
DAY5 數量限定,期間限定
DAY6 感同身受,建立信賴
DAY7 誘發潛在的需求
DAY8 收集各種冷知識
DAY10 演什麼要像什麼
DAY11 一旦知道,絕對想要
DAY12 免費體驗,一試上癮
DAY13 顧客同好力量大
DAY14 電子郵件追追追
DAY15 還有更多好東西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经济自然学


作者在經濟學入門的課程裡,要求學生寫一篇五百字短文,題目是:「運用經濟學單一(或多種)原理,針對你在日常生活中親身觀察到的有趣事件或行為模式,提出問題與解答。」並規定:「篇幅以五百字為限,因為許多優秀的論文字數還要少得多。

文章裡不能充斥複雜的術語,你要想像自己是跟一堂經濟學都沒上過的親友對話。最傑出的論文就是讓這種人也看得懂,也很少用到任何數學或圖表。」《經濟自然學》展現出經濟學原理如何為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供答案:為什麼女性模特兒就是賺得比男模特兒多?為何車上需要兒童安全座椅,飛機上就不用?為什麼是鯨,而不是雞,面臨絕種的危機?為什麼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大門還是有加鎖?為何硬幣的人頭像多為側面,而紙鈔則是正面肖像?為何有些汽車加油口設在左側,另一些在右側?為什麼冰箱通常只有冷藏室設有燈泡,而冷凍庫裡就沒有?為什麼男裝襯衣的鈕釘於衣服右邊,而女裝則釘在左邊?

這一切的一切,看似與經濟學風馬牛不相及,但在作者的經濟學利刀下,萬事萬物都可以此剖開,看出箇中玄機。

M型窮人的PRADA II (M型時代用小錢致富的33堂必修課)



在全球經濟體系進入〔M型震盪〕的時代,M型富人早就不把錢當錢看,而 M 型窮人卻仍把錢當成全世界。對 M 型富人來說,鈔票是〔氧化型資產〕,放愈久耗損愈多,PRADA 包的增值力,還比鈔票強。然而,對 M 型窮人來說,鈔票仍然比他的時間、健康、尊嚴和生活品味,都來得重要。

M 型時代,是靠〔洞察力〕和〔習性〕致富的遊戲年代,當貨幣和物價呈現〔M 型震盪〕,M 型窮人仍習慣性地用〔儲蓄〕和〔節儉〕度日,犧牲了PRADA 背後看不見的價值時,M 型富人卻運用一大堆窮人的愚蠢,來讓自己的品味、資產、知識和良好習慣,長期穩健地增值。

M 型時代,你要當又窮又笨的傻瓜?還是用小錢或薪水就能致富的智者?由你決定。
物價飆漲、通貨膨脹,諷刺的是,銀行利率不斷下降,而存摺裡每個月的薪資所得卻是唯一不變的數字。大家都感受得到,「錢」本身的價值正在消失,隨著市場的價格波動不斷貶值,錢已漸漸氧化生繡成「氧化型資產」!

M 型社會裡,社會階級變得清晰而殘酷,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判斷自己現在站在哪一邊,但是窮人卻始終無力改變現況。因為,M 型窮人都把「錢」當成永恆價值,依然認為累積愈多錢就愈有身價,殊不知一直將錢放在手中,或是存在銀行,只會使它愈變愈薄,愈來愈沒有價值。

然而,M 型富人的「金錢價值觀」和窮人卻是天壤之別。對富人而言,錢的面額只是計數單位,真正的價值則是由使用的人來決定。因此,同樣的十萬元,放在窮人的口袋裡,一年後只會變成八萬,但放在富人的口袋中,卻可能翻漲十倍變成一百萬!

此外,更重要的是,M 型富翁並不是一開始就擁有許多財富,而是他們不像窮人花時間努力賺眼前的錢,而是用心認識、理解整個經濟市場,懂得從各種蛛絲馬跡中尋找、判斷財富流動的軌跡,因此獲得財富對他們而言輕而易舉。

本書揭示富人致富的關鍵,以及他們如何判斷當前局勢、預測未來、洞燭機先獲得財富;本書將顛覆你過去對金錢的習慣和觀念,如果你不想讓身上的鈔票氧化,不想讓儲蓄、薪水變成死水,你必須用全新的角度來看待金錢和財富的本質,一旦你為錢創造了「增值」的正向循環和流動,讓它跟隨市場的波動前進,就能快速的用「小錢」創造「大財富」,讓你從此在M型社會中換邊站!

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

M型穷人的PRADA (M型时代白手致富的33堂必修课)


“M型社会”是“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提出来的,大意是: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社会日益分化成为“M”形双峰结构,即:有钱的富人和无钱的穷人,中产阶级呈现缩小乃至消亡的趋势。

这样,摆在人们面前的,无非是两条道路:要么成功,成为富裕者;要么沉沦,与贫穷为伍。大前研一的观点,反映了在全球化时代,随着商业的转型、创意产业的发展等因素,而呈现的财富的两极分化现象。

本书承袭了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的观念,深入论述了在这个趋势下的因应之道。在作者看来,“M型富人”和“M型穷人”,并不完全是个财富的概念,关键是看你身上有无具有“财富的基因”,“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在于性格和态度,而不在于有钱没钱”。只要你具备了致富的潜质,抓住了机遇,并勇敢地跳下去,你就能成为“M型富人”,而那些在关键时刻还没搞清楚自己为何贫穷的人,将来都必然成为“M型穷人”。

作者由此给读者开出了“白手致富的33堂必修课”,包括对待财富的态度、承受挫折的能力、机遇的把握等方方面面。作者夹叙夹议、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出“致富”的道理。需要指出的是: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理论,只是学术界一家之言。本书作者以台湾已经形成“M型社会”为立论前提,是否妥当,也会有争议。 至于中国大陆,正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防止社会出现两极分化,当然不能用“M型社会”理论硬套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

至于本书的价值,我们认为表现在:作为一本励志类读物,其所论述的创业理念和方法,能给读者一定的启迪和思考。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培植创业的信念,抓住成功的机遇,积极投身到创业创新的经济建设潮流中去。 同时,限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观念(作者生活在台湾),本书的一些局部表述也需读者批判性地阅读。

比如第22堂必修课中,在强调“人脉”的重要性时,甚至说要善于与“黑道”打交道,为了企业,不妨付“保护费”;第24堂必修课中,作者举出“设计个人化纸钞”的创意案例等等,这些应该说都不符合我国大陆的社会现实,请读者明察。我们相信读者的阅读智慧!

2009年1月18日星期日

向卡耐基学33堂 [说话心法]

本书主要是教导如何说服对方,通过十二项原则,必能有效地说服对方,其十二项原则如下:

1. 避免与对方争论
2. 尊重对方的意见
3. 承认自己的错误
4. 友善的对待对方
5. 让对方开口说[是]
6. 给对方说话的机会
7. 让对方觉得那是他的主意
8. 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9. 同情对方的意愿
10. 超越对方的欲望
11. 让自己的意念戏剧化
12. 向对方不断提出挑战

2009年1月15日星期四

M型穷人只要面纸不要印钞机


用了3个晚上的时间浏览了全书,本书有许多观点都是非常有价值且认同的,但是大多数书里所提到的观念都已经在我脑海多时,也已经是我的观念了,因此本书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惊喜,只是加深映像罢了。

总的来说,本书所着重的观念是:
  1. 只有持续收入才能不再为钱烦恼
  2. 千万不要因为忙碌而忘了梦想
  3. 光靠节流真的是不够的,开源才是重点
  4. 建构微笑曲线才是能一劳永逸的事也

名句:

  1. 比起赚得快,赚得久比较重要!
  2. 企图加行动等于决心,企图减行动的空想!
  3. 一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以及虽然有问题,却总觉得不严重!
  4. 凡人心所能想象并且相信,终究能够实现。
  5. 使人生变成重担的不是岁月,而是恐惧。
  6. 最重要的事不是我们今天处于什么状况,而是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7. [格局] 决定在一开始你的心里到底怎么想。
  8. 除了有眼光,抓对市场的时机才是最大的重点。
  9. [持续赚小钱]是比[大赚一笔钱]更重要的观念。

2009年1月11日星期日

别为多出来的体重抓狂 - 决不复胖的笔记瘦身法!

乍看之下这本是一本教到如何减重的工具书,我会在诚品网上书局将他买下,可想而知,我是有对自己的身型感到不甚满意,现在的我接近72公斤,虽然外边看来还不算是胖子,但是我不想让身型被人看出我已经是步入中年了,我在想,步入中年不一定要有中年人的身型吧!看见许多身边的朋友步入中年后都开始在发胖,本来以为,中年发福是正常的吧!但看了这本书后,原来肥胖并不是想象中那样,什么遗传啦,新陈代谢缓慢无计可施啦,喝水也会胖啦,吸空气也会胖等等借口或原因造成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既是“想吃的欲望”!

从作者亲身经历的榜样上,可以清楚地知道,身形是绝对可以调整的,只要找对方法,快速减重并不是“奇迹”而是必然的。为什么在餐厅,两人叫同样的餐点,份量也一样,照看同样的饮食习惯应该会有同样的身形吧!但为什么一个胖胖的,一个瘦瘦的呢!原来根据作者的解释是,胖得人一般在饱足点5到6之间就想吃东西填饱肚子,而瘦的人却都会根据身体的需求进食,瘦的人都会等身体发出饿得讯号后才进食,这时他们身体正处于饱足度3到4度之间。因此,在饱足度6进食的胖子,在吃了如饱足度3的食物,那么他们的饱足度就会提升到8-9度,因此会过量且感到不适,常年累月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胃袋加大,能量需求增加,食量也渐渐提升,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越来越胖!

作者在书中把这两类人-胖子跟瘦子分类为“欲望型人”(胖子)与“欲求型人”(瘦子)。写的非常贴切与真实,因为根据欲求型人的性格,他们较理性,比较懂得控制自己,无论是在情绪还是在食欲方面,如果饱了,无论眼前的食物多么美味可口,说什么他们也不会再吃。然而胖子欲望型人则相反,他们的欲望无限,“有什么美味食物”这念头常飘扬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只要有之间或肚子有空隙,就会毫不犹豫地把欲望中想吃的食物买来或上馆子大快朵颐,把叫来的食物全数塞进肚子里,这样不胖才有鬼!作者坚持的信念是要成为平衡型人,以上两者都不可取!

本书所介绍的减重步骤由“滑行”-“离陆”-“上升”-“巡航”-“再加速”-“抵达轨道”-“登陆月球”为止,共7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详细的介绍方法与分享心理与生理上的变化过程,供读者了解与心理准备,好让减重者轻易度过作者所说的[七十五日之变],不再复胖。

最后笔者还奉送一个好消息是,这减重的方法其实适用于任何领域如金钱,工作,人际关系,企业经营等,真的又是一本让我获益匪浅的好书!好!

情绪的惊人力量


这本书果真是一本真正教导如何引导情绪从负面返回正面,然后协助我们实现任何梦想的一本好书。

读后,我已经获得了如何控制与改善“坏脾气"以及控制“动不动就发怒”的坏习惯的方法!现在只剩下开始执行与学会如何真正的放开“船桨”“隋波逐流”哈哈!是随着“顺流”到达并获得任何你放在“频率暂存区”里的愿望实现!

您不需作出任何很大的改变,如行为的改变,或是设法改变任何人。只有一样,那就是掌控您自己的“情绪”,一切都要以正面的情绪为最终目标!方法其实不难,但是执行起来起初总是没那么得心应手。但是只要能做到,成功近在咫尺。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必须想像生命是一條河流:问自己,我们要用盡力氣逆流而上,還是順其自然前進?答案当然是后者,因此,若能善用情緒的正面能量,我们將會發現內在的真正自己,實現本來的天賦,与原始那无形界的“本原”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实现任何梦想。是,是任何梦想!一点不假!

這本書真的告訴了我,如何透過情緒引導系統,讓整個宇宙成為我的助力。在其33个案列中不难找到类是自己经历的例子,作者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们的内在情绪由“负面”转为“正面”,真的很棒,万分感动!受益匪浅!

2009年1月4日星期日

货币战争



花了两三个晚上休息的时间看完了这本由中国作家-宋鸿兵编写的《货币战争》,不管这本书的真实性有多大,总而言之,可以以“震撼”两个字来形容。心里非常的矛盾,非常期盼其内容真的像笔者写的那样,全世界的财富与金融是由那些所谓“精英中的精英”所操纵,因为这无疑是满足了读者们(我)的好奇心,以及人心深处的那种揭发秘密的兴奋感。

然而,在现实的一面,细细回想又难免心生恐惧,若事实真的是有如笔者写的那样,那么我相信,这个世界真的很可能会很快达到书中所说的那个境界,到时,当中国的金融体系也沦陷了,世界很快就会有共同的货币,共同的税收,以及共同的政府。虽然情况不会像字眼所写的那样直白“一个世界,一个国家”,但由于全世界的经济只被幕后的那一小众“精英”们操纵并玩弄于股掌之间,任由他们摆布欺诈,再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大赚各国人民的财富,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且不寒而栗。

我从货币战争这本书体会到了看东西可以以很多的角度去观看一件事或一个人。虽然其内容的真实性备受金融界与一些专家们的质疑与大力批评,但是我深信其内容总有正确的一面,否则若说整本书都是硬掰的也说不过去吧!更何况这本书大卖,风靡一时,甚至达官显要,金融界知名人士也都争相阅读,可取之处不在话下。

我认为,其内容最真实的重点是,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贪婪成性,过渡利益熏心,并且狼狈为奸,坏事总会有曝光的一天,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华尔街,是一个千疮百孔,体无完肤,鄙陋与缺点暴露无遗的金融体,各大小银行争相倒下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与发展。

宋鸿兵在他的博客里声称,新一轮的金融海啸,将在2009年即今年的3、4月份陆续暴露出来,到9月将达到新的危机顶点。是不是如宋鸿兵所说的那样,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真所谓,又期待又怕受伤害!期待是因为想证实宋先生的神机妙算,并增添其书的真实性,然而,若真如其所言,那么身处企业经营的我们,将又面临一场更艰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