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希均(威斯康辛大學榮譽教授):這位熱心於公共事務的經濟學者在書中提出了眾多改革的建議,要使全球化的好處增多,缺點減少。
陳沖(中信證券公司董事長):史迪格里茲再度展現他悲天憫人、深具創意的智慧。
陳添枝(台大經濟系教授):本書呈現一個傑出經濟學家對全球化問題的透視,值得一讀。
《芝加哥論壇報》:史迪格里茲同時為貧窮國家與那些美、日等貿易巨人創造了一個新的計畫,這個計畫可以讓全球化真正發揮效用。
《今日美國報》:不只是批判,史迪格里茲在本書更具體的描繪了全球化的問題,並提供解決之道。
一頭歐洲畜養的牛,比起全世界40%的貧窮人口都還要富有;一個瀕死的流行病患,卻間接被全球貿易協定害得無藥可救;世界有沒有另一種可能,讓全球化下的人類活回他們該有的樣子?
這是一本為當前錯亂的全球化構圖找回美好願景的書,這本書既透露了作者與各國中央銀行總裁或前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等全球政要晤談的機鋒;也徵引了他拿下諾貝爾經濟獎的市場經濟研究智慧。從西方國家奠立智慧財產權的爭議情節,到全球化與WTO走向瀕臨破裂的歷史場景回顧,本書有如一部綜覽國際經濟與推敲未來的全球發展故事。
盡管看盡了第三世界人間的蕭條寂寥與先進國家設計國際貿易的包藏禍心,這本書仍然願意樂觀的建言:全球暖化危機、世界市場的穩定秩序,貧窮地區人類的基本活命問題,都有辦法能夠解決。只要我們願意認清「世界不是平的」,因此我們需要聰明、有效的手段來平衡這個世界的貧富天秤,讓贏家與輸家的差距減緩,也讓全球貿易中仍保有基本的個人存活保障。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將以快人快語,傾注他曾任職世界銀行經濟專家與行走全球落後地區的經驗,提供可行的創見,扶正現已步調錯亂、私利縱橫的全球化。每個關心時代未來與全球經濟變遷的世界公民,都該一覽這部大膽構思新世界的共同繁榮方案。
作者簡介
史迪格里茲 Joseph E. Stiglitz
2001年,史迪格里茲因資訊不對稱市場的研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曾出任過美國柯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以及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與資深副總裁等職務。這些學、仕的歷練與機緣,使得他既有深入公共經濟決策核心的經驗,也得以親身踏遍眾多窮苦貧瘠的第三世界國家現場。
這也是為什麼,史迪格里茲對過去十餘年來因全球化管理失當而生的亂象,觀察特別犀利準確。六年前,這位傑出的學者首度嘗試用大眾的語言解釋經濟全球化的人禍與來由,著成《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一書,該書共印行了三十五種語言版本,全球銷售超過百萬冊,可謂議論全球化書籍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而本書則可說是《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的最新續集,史迪格里茲以「經濟誘因」角度,提供他的全球制度可行創見,企圖扶正現已過度失焦的全球化討論,也提供一幅讓先進與落後國家雙贏發展的新世界藍圖。
这本书绝对是了解‘全球化’较客观的一面。不盲目认为全球化是好处多于坏处,或坏处多于好处。然而,作者提出的解决之道,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我认为,世界各国的首脑,大致上都已经或者一直以来都知道真正的解决之道,但由于利益关系的原因而忽视或略过而已。只要有利益纷争的一天,还未到世界末日的前夕,我想要达到作者希望达到的境界,我是持悲观态度的。不是因为我有悲观的个性,而是出自我对人性的了解。 善哉善哉!
回复删除载自:http://blog.sina.com.tw/earthk/article.php?pbgid=58722&entryid=583296
回复删除史迪格里茲分析 美金融災難 五個財金失策肇禍
史迪格里茲,少分析四點,第一:1文化因素。美國社會充滿拜金、投機、不守信用的文化,導致社會大眾無心好好工作、學習一技之長、加強專業訓練。投機風氣,使得各種商品都充滿投機、賭博味道。
經濟評論28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Stiglitz)在2009年一月號的《浮華世界》(Vanity Fair)月刊發表長文,析論近年美國五個財金失策。史迪格里茲曾任美國柯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以下是該文摘譯:
金融危機造成的最危急威脅,總會有舒緩的時候,屆時的任務將是為未來的經濟施政步驟擬定方針。而在辯論未來政策的背後,其實是對歷史的辯論,辯論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目前的處境?所以有必要把歷史搞清楚。
是哪些關鍵決定導致這場危機?就像工程師所謂的「系統失靈」,悲慘後果並非來自單一決定,而是一連串的錯誤決定造成。且讓我們檢討五個關鍵錯誤。
第一大錯是開除伏爾克。一九八七年,雷根政府決定讓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伏爾克(Paul Volcker)走路,換上葛林史班。伏爾克擔任美國央行總裁恰如其分,在他任內,通膨從11%降到4%,表現卓越,照說應該連任,但伏爾克知道金融市場需要受到規範,雷根不要這種人。聯準會有兩大功能,一是控制資金的鬆緊,二是規範金融市場。葛林史班則扮演兩種角色,他在前幾年讓資金大門開到最大,並放任市場自由競爭。資金氾濫,加上對市場缺乏規範,導致災難。
葛林史班任內發生兩場金融泡沫,一是科技股泡沫,二是房市泡沫。身為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有很多工具去對付泡沫的發生;例如在科技股飆漲時,他可以下令提高融資的自有資金部位;在房市飆漲導致可能形成壞帳的次貸大量增加時,他也可以對次貸加以限制。但他都沒有做。
另一個釀成大禍的因素是衍生性金融商品,例如「信用違約交換」,其錯綜複雜的程度,幾乎沒有人能完全搞懂。負責監理金融體系的機構,包括聯準會和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都放任不管,擔心採取任何規範行動,都會妨礙金融體系的「創新」。
第二大錯是拆毀長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美國國會廢止了《葛拉斯-史提格爾法》,這是金融業花了三億美元的遊說成果。《葛拉斯-史提爾法》旨在區隔以貸款為主的商業銀行,和以安排債券與股權銷售的投資銀行業務,以防止嚴重的利益衝突。該法廢止之後,美國金融市場立刻掀起一股併購風潮。
廢止《葛拉斯-史提格爾法》的最嚴重後果,在於改變了整個金融界文化。本來商業銀行不應該涉足高風險投資,因他們的錢都是一般客戶存款,理應保守經營;至於投資銀行一向是替富人理財,為了追求高報酬,願意承受高風險。《葛拉斯-史提格爾法》一旦廢止,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得以合併,投資銀行的文化大行其道。
第三大錯是找錯藥方。2001年六月七日,布希總統開始大幅減稅,特別是減輕富人的資本利得稅,導致投機致富者的稅負比勞工階級更輕;更要命的是,這個決定鼓舞了槓桿操作,因為利息支出可以抵稅。比方說,借一百萬美元去買一戶房子,每年支付的利息可完全扣抵,加上利率一再降低,美國人樂得拼命借錢享受,儲蓄率降到零。我們用借來的錢過日子。
第四大錯是數字造假。在做假帳的「世界通訊公司」和「安隆公司」相繼倒閉之後,美國國會於2002年七月卅日通過《薩班斯-歐克斯利法》。但此法還是未觸及企業潛在的根本問題:認股權。
認股權,被形容成可對公司良好治理提供健康誘因,其實只是「誘因報酬」的別稱。一家公司如果經營良好,執行長可藉由認股權獲得豐厚報酬,如果經營不佳,執行長透過別的方式照樣進帳滿滿。認股權,另一個問題是提供做假帳的誘因,公司管理高層為了做高股價,往往會提供扭曲的資訊。
第五大錯是止不住血。七千億美元金融紓困方在十月三日通過,是這波經濟危機最後一個轉折點。布希政府原本一廂情願,希望金融風暴很快就會過去,等到金融機構一家接一家面臨倒閉,終於推出壓箱底的紓困計畫,但這個方案就像大量輸血給一個不斷內出血的病患,如果找不出問題根源還是無救。
問題的根源在於信心的喪失。布希政府口口聲聲要建立信心,但其所作所為只是在搞信心噱頭,如果政府真的要恢復對金融體系的信心,應該開始處理最根本的問題:有瑕疵的誘因結構,以及不夠充分的監理系統。
上述所有錯誤歸根究底,大多可歸納成一個:相信市場可以自我調整,政府的角色應該降到最低。美國和世界上很多地區都擁抱這種有瑕疵的經濟哲學,導致我們無可避免地要落到今天這種處境。【尹德瀚 中國時報2008.12.22摘要】
李鈞震:
1、 史迪格里茲,少分析四點,第一:1文化因素。美國社會充滿拜金、投機、不守信用的文化,導致社會大眾無心好好工作、學習一技之長、加強專業訓練。投機風氣,使得各種商品都充滿投機、賭博味道。美國文化,也缺乏精緻的農業、工藝訓練精神。
2、 史迪格里茲,少分析的第二點:2教育因素。美國社會「終身學習」的風氣,不夠廣泛;技術職業訓練,不夠扎實。這導致美國的製造業生產效率不如德、日、台灣,導致美國必須依賴中國的商品,造成美國產業空洞化。
3、 史迪格里茲,少分析的第三點:3社會因素。自由市場,必須建立在公平、正義的社會當中;美國的社會結構對弱勢的照顧不周,社會福利不夠完善,對國際的人道救援太少,對世界上的人權崇高信仰不足。這導致美國社會仍然充滿拜金主義、階級歧視、自私主義,最後導致商業市場充滿詐騙風氣、不重誠信。
4、 史迪格里茲,少分析的第四點:4謙卑心理因素。美國社會缺乏謙卑的心理因素,不會謙卑的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加以學習,因此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其他國家的智慧,導致學習包容能力不足。例如,美國社會普遍歧視伊斯蘭文明、日本敬業精神、台灣的改革精神。如果美國認清自己的造車工藝不如日本,應該謙卑的為日本汽車代工,學習當老二。
5、 史迪格里茲,少分析的四點,也正是他的個人人格弱點與學術盲點。
6、 美國的次貸風暴,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信用問題」,未來信用問題會更嚴重,沒有投資人敢買美國的國債、股票;股市募不到資金,企業會倒閉,導致更多人失業;美國的國債也沒人敢買,導致美元大幅貶值;美國又缺乏精緻的製造業,美國的信用將會破產。因此,美國工業無力復甦,將會走向比日本更長的長期經濟停滯。
7、 美國與歐盟為了挽救失業的問題,必須要重新投入更多的人力在製造業與農業上,如此失業問題下降,世界經濟風暴才會停止;如果美國與歐盟的製造業與農業復甦,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就不重要,中國的出口將會完全停滯,這也會是台灣的災難。
8、 中國如果出口停止,加上他的國內市場將受到全世界列強的控制與攻擊,中國的所有國營企業與私人企業,將一敗塗地,也許只剩下少數的台商可以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