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2日星期二

海鮮的美味輓歌:一位老饕的環球行動



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
譯者:陳信宏
分類:科學‧自然生態環保
叢書系列:人文旅遊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09/7/20
ISBN:9789571350684
書籍編號:kk0244308
頁數:384


內容簡介top
人類與海鮮的美味關係,即將在二○四八年終結?吃魚,就要吃得美味、環保、健康!吃蝦子為什麼造成海嘯災難?鮭魚為什麼是紅色?黑鮪魚為什麼會讓你變笨?令人大開眼界的水產內幕,本書將揭開海鮮的真相。

◎ 2008年加拿大作家信託獎最佳非文學類
◎ 2009年國際專業烹飪協會IACP飲食文學大獎

除了慢活、慢食,人類還得要「慢漁」才行。我們不該再當生態裡的鯊魚,而要學習當「底食動物」。
  
海鮮的美味是胺基酸的奇妙組合,其細緻的風味變化,使海鮮料理被認為是烹飪的最高境界,十萬年前,海鮮的奧米加三脂肪酸更使人類的大腦呈倍數成長。然而藍色革命的推動,經歷二十世紀好幾世代的用力吃喝,海洋這鍋眾神的魚湯終將枯竭殆盡,人類以後不僅恐怕只剩花生醬水母三明治可吃,還把食物鏈中的所有毒素全集中在肚子裡。
  
基於老饕的危機感,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從老家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出發,走訪北美、歐陸、印度、中國與日本十個地方,深入追究海鮮供應鏈的源頭,從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吃到東京迴轉壽司,他在切薩皮克灣和一個飛魚船船長一起出海捕撈牡蠣,在印度調查養蝦場,在馬賽煮道地的馬賽魚湯,還和舉世知名的生態學家一起走訪超市的海鮮販賣區。他震驚地發現:失控的汙染現象、迴避規範的捕魚行為,還有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在在都對我們盤中的海鮮造成影響。
  
在這個鱈魚瀕臨絕種、蝦子有抗生素,鮭魚又遭海水魚虱嚴重感染的世界裡,我們真的能繼續大啖海鮮而不覺愧疚嗎?況且,吃海鮮仍然是有益健康的行為嗎?還好作者在這場環球行動後告訴我們,我們仍可以透過挑選海鮮,確保健康以及影響漁業、養殖活動,保護海洋環境,比如奉行「底食原則」,不吃食物鏈頂層魚類。當作者從菜單剔除了鮪魚、鱈魚,他發現沙丁魚罐頭也很美味,還差點飛上天去。本書附有海鮮挑選指南。

作者簡介

泰拉斯.格雷斯哥(Taras Grescoe)
  
著有《老饕犯賤走天涯》、《他方的盡頭》以及《大吃一斤:魁北克揭祕》三本著作。其中《大吃一斤》不但入圍作家基金會獎決選名單,也是加拿大的全國暢銷書。他的文章可見於美、英、加三國的各大出版品,包括《獨立報》、《康泰納仕旅人雜誌》、《美食》、《衛報》、《國家地理旅遊者誌》以及《紐約時報》。作者目前住在蒙特婁。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幸福建築》、《我愛身分地位》、《幸福的歷史》、《品牌思考很簡單》、《101個兩難的哲學問題》、《老饕犯賤走天涯》等書。

名人推薦

方力行(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編纂委員)王浩一(府城生活考古學家.美食作家)邵廣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執行長)盧郁佳(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作家)鄭明修(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專文推薦
王維賢(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江守山(江醫師的漁鋪子執行長)洪國清(琉球鄉衛生所家庭醫學科主任)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董景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

聯名推薦

名人推薦語
泰拉斯在這本書中,三位一體的學養、筆法與能耐,確實叫人眼界大開。方力行

島嶼上的我們,應該開始想想,該如何永續保育發展海洋資源,她是我們子孫的希望! 王浩一

更難得的是他把一些漁業科學上較新的知識及觀念,用他淺顯生動的文字,以寫遊記的方式,予以融會貫通,娓娓道來。邵廣昭

魚兒哪裡去了?為什麼牠們推骨牌似的一一消失了。 盧郁佳

全書用到許多生態學上的重要概念,以深入淺出的敘述,讓一般民眾容易瞭解,也可以做為學生的補充教材。鄭明修

本書凸顯海洋的多樣性、複雜性與脆弱。它提醒了我們,如果我們未來還想吃到海鮮,就得好好呵護我們的海洋。--大衛.鈴木 大衛.鈴木基金會創辦人

《海鮮的美味輓歌》將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如同麥克.

波倫,格雷斯哥非常有膽識,他緊扣現狀,深入探討人類濫捕以及對海洋食物鏈頂層生物的掠食之可怕。--安妮塔.史都華 加拿大名廚

全球漁業危機探討,以及海鮮市場變遷解讀最好的著作之一,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們最終都會變成作者所說的底食動物。--丹尼爾.保利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漁業中心主任

作者揭露的內幕,將使你對自己的盤中飧大吃一驚,但也會對作者思考人類與魚兒的關係感到愉快。--崔佛.柯森 《壽司:魚片與醋飯背後四百年的祕密》作者

一本大膽的重要著作,如同速食共和國對於漢堡薯條的探討,本書的對象是水產工業。--克里斯.透納 Geography of Hope 作者

一本關於海洋、令人痛苦的啟示錄作品。不過作者也說了在意食物的人會高興的話:當底食動物雖然會限制你的菜單,但也會打開另一扇窗。--拉吉.帕特爾 《糧食戰爭》作者

書評

如果你是海鮮愛好者,什麼魚對健康與環境最有益,本書是最佳指南。--《舊金山紀事報》
繼《速食共和國》之後,又一揭露真相的作品。--《西雅圖郵訊報》

格雷斯哥結合揭弊與迷人的遊記,調查了目前的海洋現狀……《到底要吃什麼》水產版。--「紐約人」部落格 Gothamist

文筆清晰、充滿說服力,主題廣泛,涵括生態、烹飪、飲食、經濟與歷史等。--「道德老饕」部落格 Ethicurean

本書讓消費者能問對問題,比如庸鰈是來自大西洋或太平洋,義大利麵裡的龍蝦是不是鮟鱇魚,而這些問題能讓我們多享受幾年的海鮮美食。--Salon.com

格雷斯哥每個故事都令人心有戚戚焉,是一道你不會忘記的主菜。--《財星小企業》雜誌

格雷斯哥旋風般的世界漁業之旅,使讀者陷於口腹之慾的狂喜之餘,仍能回到生態破壞的議題關注。--《出版人週刊》
從叉子到魚鉤,格雷斯哥要人們重新反思與海鮮的關係,本書對永續海鮮的提倡正如同麥克.波倫《到底要吃什麼》提倡放牧養殖的肉類一樣。--《紙與筆》書評雜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